遗忘我 祝福我

那什么写手挑战的回复


(我再也不玩大冒险了)
emmm最满意的文,实际上是没有的。要非得挑出一篇,那可能就是<不容青史尽成灰>了。

不要脸地说,我奉行"文以载道"(虽然能力有限)。<青史>这篇,是我读史时候的产物。分别从正史、野史、目击者、当事人出发----在我看来是四种不同的史观。我基于此写了<青史>,借以表达我对历史、对所谓春秋笔法的看法,和"应该怎么做"。

从前的文章大多工于辞藻,就是那种一入眼就各种形容词各种比喻,看起来给人"哇我的妈,这人好厉害"的感觉。其实这种文看起来非常累。现在看来,我作为一个读者,我看文是来看故事的,而不是来学语文的。过多的情景描写对表现气氛来说,过犹不及。

随着年龄增长,我渐渐的发觉,最平淡的,反而是最难写的。如何令没有景色描写的文章变得耐看,这是比堆砌辞藻更难做到的事。我在努力。


黑历史嘛......放一篇未公开过的文好了。论述能力不成😂人艰不拆😂

<十六位文宗弟子的联名信>

纳兰宗主:

此信我们思虑已久,但落笔时仍然犹豫不决。时间紧迫,信中语辞或有混乱,万请您谅解。

幸有您守护,我们得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受混沌侵害。十年后我们再回来,却发现,纳宗整个都变了,您也包括在内。前日,从未下手打过学生的您,竟直接用箭簇射伤了小莫。您十分消沉地说,现在文人的存在有什么价值?烽烟不息生灵涂炭......别打仗了----再也不会有新血进入十二宗......

我们痛心疾首----不仅为受伤的小莫,也为性情大变的您。

我们给您讲一些东西。恳请您继续读下去。

很久很久以前,十二宗的创始者修,对一个少年说:"愿天下太平?好大的志向,可是你觉得,你的力量够得上你师兄师姐么?"少年回答:"上战场抗敌,那是武者所做之应当。我是文人,当做好文人该做的事。"

修问:"那,文人该做什么?"

少年答:"文化若安,投笔从戎;文化若衰,韬光养晦。"

修说:"但有些人会用韬光养晦,来掩饰自己的苟且偷生。"

少年答:"就像那句话:宁负宗主不敢负社稷----其到底是为国为民,还是为谋权篡位?各自都有一套解释。不如老实做事,用成果说话。"

那个少年就是后来的若虚先生,纳宗首任宗主。

若虚三十岁为宗主。那年,十二宗门与混沌的对抗不是到了结点,而是往更加白热化的方向发展。八方武宗奋力抵抗,情势却是愈加危急。若虚加强做宗打宗两宗的弟子培训,为安天下创造力量。与此同时,他也没有松懈文宗方面----战争期间人大多崇尚武力,文宗最容易被忽视。因此若虚对文宗弟子们说:

"国家危亡之时,北边那些武宗拼尽全力,直到最后一滴血干涸。是的,他们非常重要、非常崇高。但文宗呢?文宗是吃白饭的?文宗只有沦为混沌荼毒天下的工具?照这么说的话文宗弟子有路可走呢----宗门边上就是白龙江啊!但是、但是!乱世之中危机四伏,死亡多么容易!最难做到的不是了断,而是继续活着!这也是文宗担负着的关键责任!----武宗用命守护天下,而文宗的责任,比血战沙场更加困苦、更加复杂、更加举步维艰......那就是传承!"

若虚不能再擅长演讲,他的每一组言辞、每一个手势,都能于无形中传达给听众源源不绝的力量----这种力量鼓舞了当时太多人的斗争。他强调武装的重要性,更反对轻视文人、轻视文宗的观点。战后天下能够迅速恢复秩序,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若虚使文宗四守挺直了脊梁。

若虚为文人争取认可和地位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。但他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观点。某一次十二宗宗主齐聚一堂商讨要事,在座的武宗宗主,或骁勇善战,或心灵手巧,或迅疾如风,或神秘莫测----他们一个个都坐着,三位文宗宗主却立着,不敢落座。武宗宗主们也不说话,仿佛这一切理所当然。当若虚走入房屋的时候,映入他眼帘的就是那样一个古怪尴尬的景象。

若虚冷笑一声,随即转身离去。其他宗主问他你怎么走了,他嘲笑他们:"如果在你们的认知上文宗就不能和武宗平起平坐,那开会又有什么意义?今天我把话撂这儿:安天下不可缺少纳宗的力量。但文宗不是武宗的附属。"

武宗宗主们说:"武者有保家卫国的信念,他们驰骋沙场、守土开疆。可文人呢?文人只有一支笔一张嘴......"

若虚冷笑道:"你们这些武者和工匠,凭什么轻视文人?你们哪里来的优越感?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没有根基。没有过去,哪来的未来?过去就是现在,现在就是将来----摘着棒子又掉着棒子,那么一切还有什么意义?这种情况下还有强盛千年的民族?老天眼瞎吧!"

什么时候,一个民族内部出现非外在因素而起的严重的重武轻文思潮,那么那个民族离灭亡也不远了。

若虚离开后,武宗宗主们对修说,若虚的性情,不适合纳宗宗主那种教化之职,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刻竟然还纠结这些。修对此只是笑了笑:若虚做纳宗宗主,挺好的,他说得对的话,你们也该听。


后来,混沌愈加强大,若虚被混沌趁虚而入,被侵蚀了身心。自那以后,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他。若虚失踪数日后,纳宗第二任宗主临危受命,力挽狂澜。元初锣响,肃清混沌,还了天下安宁。直到数年后,人们才有了若虚的消息。但是回到纳宗的,却只是一具干枯的尸体。白衣已经脏成了灰土色,上面用血花写成的一列字也已经凋零:

吾与宗门,兼有太平。肃清之日,勿忘告知。

次日,纳宗为若虚办了葬礼。周边的人们自发来送葬,前面的人走到了墓地,后边的人还没离开宗宫。

韵力越强,侵蚀就越深----为什么若虚能不受混沌的影响,没有沦为混沌的傀儡?

"宗主不是没有受到混沌的影响。"第二任宗主说,"传承历史文化,是文人的责任;不做敌人用以控制家园的工具,是文人的义务。"

我们绝没有要您效法若虚先生的意思。若虚的口才和演讲能力出众,成为那个年代里人们的精神火炬,而您只是踏踏实实做事,从未叫喊为天下苍生如何;若虚的撒手离去是为宗门的平安,您的韬光养晦是为守护有朝一日重生的火种----放在各自的背景下,谁都没错的。

但是我们必须要说:您现在的认知和做法,有不妥之处。

正如若虚所认为的那样:武装力量存在的缘由绝非侵害,而是保卫。正因为要和平、要强盛,纳宗才会存在----八方武宗才得以存在。您一定深深地知道这一点。但也许是您太过自责----一树果实中有一个生了虫子,祸害整片林地,为杜绝虫害您将所有植物除根----是的,以后都不会有虫害了,但这片土地,也就会在风沙的侵蚀下化为荒漠。实在、不可取。

时间不多了,我们必须尽快收尾了。文心墨骨从不意味着无能无力,前事不忘也绝不是要因噎废食。今日不同往日,我们愿与您共进退、同生死。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:阳光不离开,天下也必有万里烟尘清的一日。

恳请您对此加以重视。我们期待您的回复。



十六位文宗弟子 敬上


不要脸地打个tag
过去的热爱终归是热爱√遇到的人儿大多数是好的,离开的也是朋友

评论(5)
热度(6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花生壳子 | Powered by LOFTER